3、受体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质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胆碱能受体
1.毒蕈碱受体 M受体既能与Ach结合,也能与毒蕈碱结合。广泛地分布于绝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与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的血管壁上。Ach与M受体结合后,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开心的效应,包含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与胃肠道平滑肌的缩短、膀胱逼尿肌和瞳孔括约肌的缩短、消化腺与汗腺的分泌、与骨骼肌血管的舒张等,这种效应称为毒蕈碱样用途。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
2.烟碱受体 N受体既能与Ach结合,也能与烟碱结合。N受体又分为N1受体与 N2受体两种亚型。N1受体称为神经元型N受体,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和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Ach与之结合可引起节后神经元开心;N2受体称为肌肉型N受体,其分布在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Ach与之结合可使骨骼肌开心。Ach与这两种受体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烟碱样用途,六烃季铵可阻断N1受体;十烃委铵可阻断N2受体;氯筒箭毒碱能同时阻断这两种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是指能与儿茶酚胺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的受体。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存在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可分为两型:
α受体:儿茶酚胺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如果开心性的,如皮肤和内脏血管缩短、子宫和扩瞳肌缩短,但胃肠平滑肌舒张。酚妥拉明是α受体的阻断剂。
β受体:又分为β1和β2两种。β1受体与儿茶酚胺结合后使心跳加快、加大、房室传导加快;β2受体与儿茶酚胺结合后,使骨骼肌血管、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舒张。β受体的阻断剂是技巧安。
第三节 突触传递
1、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使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便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体内Ca2+的增加可促进小体内的囊泡向突触前膜挨近,并将囊泡内的神经递质以出胞的方法释放到突触间隙内。递质扩散到后膜与其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产生突触后电位,改变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开心性,完成了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2、开心性突触后电位
开心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原理:若是开心性突触,则突触小体囊泡释放的递质为开心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提升后膜对Na+、K+、Cl|,特别是Na+的通透性促进Na+内流,使后膜内电位上升,形成局部去极化。其结果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开心性增高,经过总和而产生动作电位,使后膜开心。这种发生的突触后膜上的局部去极化电位称为开心性突触后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小体囊泡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主要提升后膜对Cl|的通透性,引起Cl|内流,使原有些膜电位增大,发生局部超极化,结果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开心性减少。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超极化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布
在人为刺激神经时,开心可由刺激点爆发后沿神经纤维向两个方向传导;但在中枢内很多存在的化学性突触处,开心传布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传出神经元方向传布,也即开心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传递。
中枢延搁
开心通过突触部分比较缓慢,称为突触延搁。这是由于开心越过突触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其中包含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发挥用途等环节。开心通过一个突触所需的时间约为0.3~0.5ms。
总和
单根神经纤维的一次冲动引起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数目与所引起的开心性突触后电位并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假如同一突触前膜连续多次开心可能多突触前轴突末梢同时将冲动传至同一突触后神经元,则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开心性突触后电位经过时间性或空间性总和而达到阈电位,从而产生动作电位,这一过程称为开心的总和。抑制也可以总和,其结果是使突触后神经元更不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开心节律的改变
在一反射活动中,好似时分别记录传入与传出的冲动频率,则可测得两者的频率不同。由于传出神经的开心节律来自传出神经元,而传出神经元的开心节律除取决于传人冲动的节律外,还取决于中问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功能状况。
后放
一个感觉神经元同意一次强刺激时,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接连发放若干个神经冲动,并可出现予刺激停止将来,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后发放是冲动通过若干个中间神经元形成回路联系导致的。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锐性和易疲劳性
在反射活动中,突触部位是反射弧中最容易疲劳的环节。同时,突触部位也最容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缺氧、二氧化碳和麻醉剂等原因均可用途于中枢而改变其开心性,亦即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