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225
1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1.1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论。贸易对环境的“有害论”觉得贸易活动使生产规模扩大,这势必耗费更多的资源,从而带来过多的污染排放,因此飞速进步的对外贸易应当对目前愈加紧急的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而这种风险对于欠发达的进步中国家来讲影响更为紧急。Copeland和Taylor(1994)提出的“污染天堂假说”与Dua和Esty(1997)的“向底线赛跑假说”都印证了这种说法。而国际贸易对环境的“有益论”则觉得资源在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可以被更有效的配置与借助,同时国际贸易致使清洗的技术、商品、服务可以在国与国之间传播,这类都促进了环境的优化。支持这一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Copeland和Taylor(1994),他们把贸易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联系,并觉得倒U型曲线同样存在于贸易与环境水平两者之间,最后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从长期来看对环境水平是有益的。
但,贸易对环境的两种争论并不全方位,经过海量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发现,贸易与环境之间有哪些用途并不可以简单地觉得是一种单向效应,更可能这种影响是多重效应的综合成效。最为常见同意的理论是Grossman和Krueger(1991)的三效应理论,他们将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这三种效应综合决定了总效应的正负和大小。但,海量学者对这三种效应具体怎么样影响总效应的建议并不同,通常来讲,学者们常见觉得技术效应会对环境带来正向影响,规模效应带来负向影响,结构效应的影响成效争议最大。
1.2 环境对贸易的影响
第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进步不能离开资源和能源的支持,好的环境条件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必要的支撑用途。而同时,环境条件还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该国国际贸易的内容与规模,进而影响国际分工的格局。
第二,目前环境问题愈加遭到各国的关注,各国也都愈加重视环境规制的设立。环境规制简单来讲就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进步拟定的一系列调节企业经济活动的政策与手段。环境规制一方面可以推进技术的进步,使本国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可持续进步;其次也会带来本国有关企业生产本钱的提升,会限制本国目前对外贸易的进步。
第三,通常来讲,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都领先于进步中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强、投入也更多,因此发达国家会拟定愈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在国际贸易中用如此严苛标准来限制进步中国家商品的进入,从而对进步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形成障碍。同时,发达国家总是通过反倾销税来限制进步中国家的生态倾销。这类都对进步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导致了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会干扰环境水平,同时环境又会干扰国际贸易的进步,两者相互用途。并且显然,进步中国家遭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2 中国对外贸易的近况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特别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飞速发展期,进出口总额增长非常快,2008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进出口总额出现短暂的降低,但这样的情况在2009年之后得到改变,中国的对外贸易又恢复增长,到了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
截至2014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43015.2亿USD,约是2000年的9.1倍,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在渐渐加强,到2014年已经达到了1195.6亿USD。
通过剖析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对外贸易中,容易产生污染的货物进出口额远大于较为清洗的服务进出口额,甚至是服务进出口额的7倍多。而在中国货物的对外贸易中,对外货物贸易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是贸易顺差。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占据比率较大的货物类别是机电商品及其零件类、纺织材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比率分别为41.5%、12.3%、7.9%,这三大类商品便占据了出口总额的61.7%,并且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而这三大类商品大都源于污染较高的产业,多是劳动或资源密集型商品。如此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势必会对环境导致肯定的负面影响。
3 中国环境的近况
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同时对外贸易的扩张也带来了很多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加剧了污染物的产生。
2000年,中国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38145亿立方米,而2013年则增长为669361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4.8倍。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从2000年的81608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330859万吨,增长了约3倍。
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4亿吨,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10亿吨,工业废水也出现了小幅度的增长。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都位居前列。
中国的大方污染近些年也成为国家和人民尤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中国的雾霾现象越发紧急,治霾行动也不断被提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干扰了人民的生活。据2014年环境情况公报显示,在全国161个城市中,仅仅有16个城市空风韵量达标,达标率不足10%。华盛顿邮报曾于2014年公布了一份中国和美国十大空气污染最紧急的城市对比图。中国城市日均污染程度约是同样排名的美国城市的7.5~8.5倍。 此外,中国的水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国有10%的地表水被紧急污染,每年都会有十几起关于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在2014年监测的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为优良、好和较好级别的监测点的比率为38.5%,而较差和极差级别的监测点比率高达61.5%。
4 贸易和环境协调进步的建议
从中国对外贸易和环境的近况剖析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的进步与环境保护间存在肯定的矛盾。贸易大规模的进步给环境带来了一定量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又会反用途于贸易,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导致肯定的妨碍。因此怎么样使贸易与环境协调进步,是中国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环境本钱内部化是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本办法
现在国内的贸易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国内自然资源譬如水、电和天然气等消耗紧急,但同时国内这类资源的市场定价又相对低廉,这就导致了这类资源的很多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环境本钱内部化。
环境本钱内部化是提及最多的一个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渠道。环境本钱的内部化也就是说要在商品本钱中加入环境的本钱,使环境本钱的外部性得以消除。这就需要将环境看作企业的生产要点之一,对环境的损耗进行正确的估价,同时将它价格在市场买卖中体现出来。将环境本钱内部化需要将行政方法和市场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市场方法,督促企业从生产环节做起,在源头降低污染,达成最后企业环境收益的增加。具体办法有拟定污染排放标准、税收、许可证贸易、环境目的管制、规章标准等。国内目前主要使用的办法是行政管制、排污权买卖与排污收费。
当然这在推行过程中是困难的,需要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方面着手推进环境本钱内部化的进程。第一,要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让公众真正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与保护环境的重要程度;第二,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的责任,必要时要借助法律法规与舆论宣传等方法对其进行督促,并且要提升对污染企业的怎么收费,加强对污染的惩罚力度;此外,为了达成环境本钱内部化的达成,政府需要给予企业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企业经营的初期,政府还需要肯定的财政支出来扶植企业。
4.2 加大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环保技术的传播与革新
贸易与环境问题常见存在,但在进步中国家这种矛盾显然愈加紧急。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比较强劲,技术比较发达,同时其环境规制相对较高,这也致使发达国家面对的贸易与环境的矛盾相对较小。因此,在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应当起到主导用途,各国应当一同但不同的承担责任。各国都要依据我们的国情拟定较严格的环境规制,实行贸易与环境和谐进步的手段,学习先进国家的绿色技术,同时加大本国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环保商品的兴盛。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加快环境保护的进程,愈加顺利地改变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4.3 成立国际性的环保基金,推进环保事业在全球的推进
贸易与环境协调进步需要每个国家的参与,打造全球性与地方性的专门的基金来协调贸易和环境问题,可以防止一些国家的搭便车现象,促进更多的国家看重贸易与环境问题,这类基金可以用来对贸易中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与恢复,并对环境保护的国家进行奖励与补偿。
4.4 打造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进一步推进基于环保的贸易机制的设立
国际经济秩序包含国际协议、国际分工与贸易规则,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保障国际经济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目前还没完全打造起一套公平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这深化了包含金融危机与环境危机等国际范围的矛盾,致使各国贫富差距加强,导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进步中国家海量的贸易冲突。国际分工的不同致使进步中国家常见成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大国,并且这样的情况持续加剧,这将不利于国际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进步。只有使各国都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的拟定当中,才能打造愈加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现有些经济格局,从而达到贸易与环境协调进步的目的。
此外,推进基于环保的贸易机制的设立,可以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有效地降低污染。还可以促进各国对环保商品的看重,加大各国企业对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又能使企业在贸易中得到环境本钱的补偿,从长期来看这类举措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改变十分有益。